(图/文 软件工程研究所 郑明月)10月16日,软件工程研究所在3212会议室举办网络数据采集技术应用面临的安全风险及应对策略介绍分享会。行业安全专家谭舟耀、企业技术骨干、研究所相关师生齐聚现场,围绕数据采集安全领域的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现场研讨氛围浓厚,实操经验分享备受关注。
研讨会伊始,行业专家谭舟耀率先介绍常见数据采集技术形态,涵盖网络爬虫技术、传感器数据采集、API接口采集及数据库直连采集等,详细阐释了各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特点与适用范围。随后,法律领域学者王敏解读了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重点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关于数据采集的合规要求,明确了企业与个人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的法律边界。

在公开数据界定环节,专家结合实际案例明确其范围,指出政府公开信息、企业合法披露的经营数据等属于公开数据,同时强调需严格区分公开数据与个人隐私信息、商业秘密的界限。针对行业关注的风控与应对问题,企业技术骨干分享了网站常见的robots协议限制、IP限流、动态验证码等反爬措施,并提出合规应对策略,包括遵守行业规范、优化爬虫配置、模拟正常用户行为等。
此外,研讨会还设置风险案例分享环节,通过某企业违规爬取用户个人信息被行政处罚的典型案例,直观展现了数据采集违规操作的法律风险与行业危害,为参会者敲响警钟。
参会人员表示,此次研讨会系统梳理了数据采集领域的安全要点,提供了实用的合规解决方案。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行业搭建了技术交流平台,对推动网络数据采集行业的规范发展、提升从业者安全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