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育桃李于天下,布鲜花在人间。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于重工校园里那些不忘初心、无私奉献的老师们。他们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如明亮灯塔,引领学生成长之路;他们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似知识海洋中的领航者,带领学生遨游。在实验室中,他们勇闯学术 “新高地”,攀登科学高峰;他们往返于校园企业“筑桥梁”,只为让学生有更好的实习工作平台……无数的他们,以知识为笔,以心血为墨,孜孜不倦地书写着教育的壮丽篇章。教师节来临之际,学校评选出2024-2025学年度先进个人及优秀教学科研团队,本特辑将镜头对准这些可爱可敬的老师们,让我们一同体悟师恩之浩荡,向所有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老师们献上最诚挚的祝福与最崇高的敬意。
2024—2025学年度“优秀教师”获得者
刘啸天
个人简介:博士(在读),共产党员,副教授,“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重庆工程学院软件学院数字媒体技术副系主任,虚拟现实技术专业负责人,天戈数字媒体工作室负责人,虚拟现实研发中心负责人。
从教感言:越努力,你就越幸运!
育人事迹:
笃信“勤”字,深耕教坛。“越努力,越幸运”是他坚守十年的初心信条。在三尺讲台上,他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敏锐捕捉行业动态,率先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课堂。这份对教学的热忱换来了累累硕果:2022年获评校级骨干教师,2024年主讲的《数字音视频技术》入选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2025年不仅牵头斩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人工智能+”重点课程也成功立项,课程教学质量奖励B等、校级微课比赛二等奖等荣誉,更是对他默默耕耘的最好回馈。
科研攻坚,创新赋能。虚拟仿真与图像处理的科研路上,他始终步履不停。2024年接过软件学院虚拟仿真开发中心主任的担子后,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主持完成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2篇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自主研发的系统成功拿下软件著作权。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同年当选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高级会员,在技术创新的征程中持续向前。
育人润心,甘为引路人。作为多届班导师和VR社团指导老师,他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师者,更是学生信赖的挚友。他记挂着学生的学业进度,也关心着他们的心理状态,常陪着学生熬夜打磨竞赛作品,助力团队捧回国家级奖杯;为帮学生找到好工作,他主动拓展就业渠道、一对一指导,先后获评校级、院级“就业先进个人”,还成功获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用温暖与责任为学子护航。
服务社会,产教融合。他坚信学术应扎根社会,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落地。带领团队完成4项横向项目,合同总额超88万元,切实为合作单位解决虚拟仿真课程建设难题;2024年所在单位成为重庆市虚拟现实技术创新联盟理事单位,他连续两年担任省级技能大赛裁判,还被聘为市软件人才“超级工厂”讲师,同时全力参与实验室建设,用专业力量为行业发展添砖加瓦。
2024—2025学年度“优秀教师”获得者
刘逸琛
个人简介:硕士研究生,共产党员,讲师,现为计算机与物联网学院专任教师。
从教感言:键盘上的代码不只是程序,是未来;赛场上的拼搏不只是成绩,是梦想!
育人事迹:
倾心育人,立己达人。作为计算机与物联网学院专任教师,他秉持“勤学严谨、自树树人”理念,主讲10门专业课程,课堂上,他不仅传授知识,更着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课后主动关心学生生活与成长,以言行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在学生大四阶段,他全程护航毕业设计与就业规划,培养的优秀毕业生获用人单位广泛认可。
以赛赋能,硕果盈枝。担任计算机创新中心指导老师以来,他践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理念,从选题到落地全程指导学生备赛。四年来带领学生斩获多项佳绩: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省级奖项十数项;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蓝桥杯大赛、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各获国家级三等奖2项;“挑战杯”重庆市选拔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深耕科研,反哺教学。他在科研领域持续攻坚,已完成1项重庆市社科委托项目,当前主持1项自科项目、2项教委科技项目及2项校级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篇(含核心1篇),申报专利4项。始终坚持科研与教学融合,将项目成果融入“智能算法应用综合实训”课程,让前沿技术走进课堂,有效激发学生科研兴趣与创新潜能。
2024—2025学年度“优秀教师”获得者
罗能凤
个人简介:学士,中共党员,讲师,动画专业专任教师。
从教感言:德识兼修,立己达人。
育人事迹:
自2017年入职以来,她七年如一日扎根教学一线,同时挑起学院竞赛负责人、教职工代表、工会委员等多副担子,以全方位的投入助力学院发展,获评2023年度学院“奉献之星”“先进个人”,用行动践行“技术赋能创意、产业反哺教学、陪伴守护成长”的育人理念。
教学中,她连续三年保持良好教学质量评价,1次年度考核获评优秀。为让课程贴合行业需求,她开发《动画剧本写作》等产教融合课程,主持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角色设计》;科研上亦不松懈,参与2项省市级课题研究,申请1项发明专利、1项作品著作权,发表3篇论文,实现教学与科研双向赋能。
在育人模式上,她积极探索创新:构建“以赛代考”评价体系,带领学生拿下10余项省级竞赛奖项,2024年获中国好创意大赛“特殊贡献奖”;组建“数字创客联盟”开展公益项目,成果展出接待3000余人次;链接《熊出没》等行业资源,新增3家校企合作单位,为学生争取10余个实习岗位,助力学子参与《哪吒2》等项目制作。
2023年骨折后,她拄拐坚持授课,被学生们亲切称为“拐杖老师”,同时线上指导学生申报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斩获1项作品著作权、1项发明专利授权,发表2篇论文。未来,她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原创番剧研发,为学生搭建更宽广的成长平台。
2024—2025学年度“优秀教师”获得者
孟高原
个人简介:硕士研究生,讲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骨干教师,软件学院专任教师兼Java开发技术教研组组长。
从教感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站稳三尺讲台,铸就无悔人生。
育人事迹:
在教学上,他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深耕教学模式研究。2022年主持2项校级教研项目:《基于“BOPPPS+TPS”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软件学院实验管理辅助系统研究》;2023 年参与市级教研项目1项、校级教研项目1项,构建并实践多元教学模式。
聚焦资源建设,夯实教学基础。他着力推进教学资源迭代,2023年主持校本教材建设项目《Spring Framework6 框架技术》;2024年牵头建设《框架程序设计(Java)》课程,完成5个单元、31个学习任务、61个学习视频及482道试题等资源建设;同年主持《实验室辅助管理系统开发》实训项目库建设,为教学提供坚实支撑。
推进实施革新,优化育人质量。2024 年他主持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框架程序设计》,基于OBE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革考核方式;同步主持《软件开发新技术》课程考核改革项目,以多元化评价驱动学生主动学习,提升课程目标达成度。
教学反馈优良,以赛促学结硕果。教学改革成效显著,他连续3年获软件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优秀,获评首届“我最喜爱的老师”;指导学生以赛促学,带领学生斩获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重庆市级赛一等奖等多项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