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图 兰妮) 为深化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建筑及风景写生》与《建筑与环境设计调研》两门核心课程的教学协同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重庆工程学院智慧城市建设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于10月29日组织开展专题教学研讨会。专业全体授课教师线上线下15余人参会,围绕课程教学痛点、内容衔接、实践创新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
会议上主要强调《建筑及风景写生》与《建筑与环境设计调研》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融合,强化学生对城市空间、文化文脉、生态景观的感知与调研能力,组织环境设计专业333名师生开展为期5天的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实践围绕“智慧城市空间探索与设计能力提升”的核心目标,按主题分区域规划动线,覆盖渝中区、九龙坡区、渝北区、沙坪坝区、南岸区五大片区的代表性空间,实现写生技能训练与调研分析能力的协同培养。
例如:在礼嘉智慧公园,学生可以通过《建筑及风景写生》课程训练,描绘智慧景观设施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形态,同时重点调研“未来社区生态系统”构建逻辑,学习智慧灌溉、环境监测等技术在景观中的落地应用,掌握智慧城市空间的调研方法与写生表达要点。实践团队走进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改造项目、万象城及彩云湖湿地公园。在民主村社区,学生可以通过调研记录社区公共空间改造前后的变化,重点分析“口袋公园微更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在彩云湖湿地公园,学生可以围绕“生态绿地系统与湿地修复”主题,开展生态景观调研,记录湿地植物配置、水质净化设施等设计细节。
本次5天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分主题、分区域”的动线规划,实现《建筑及风景写生》与《建筑与环境设计调研》课程的深度联动。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写生的技法水平,也可以掌握从调研到表达的完整设计思维流程,有效解决了两门课程“各自为战”的教学痛点。本次实践课程的实施安排,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与实践动线,持续强化“写生为调研筑基、调研为写生赋能”的教学协同机制,为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注入更多实践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