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校首次立项了14项实验室开放经费项目,其中软件学院1项,电子与物联网学院2项,动画学院2项,土木学院3项,管理学院1项,通识学院2项,工程训练中心1项。学校为开放项目提供耗材等经费支持,成功结题的学生可以获得创新学分。经过近三个月的项目实施,此项工作进展顺利,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我们选取了部分老师的项目作为代表,进行采访报道。
开放项目:《数字音视频设计与制作》
指导教师:刘啸天(软件学院)
为做好实验室开放项目《数字音视频设计与制作》的实施工作,软件学院刘啸天老师理清工作思路,研习教学内容,从数字音视频拍摄方法与技术,到音频、视频剪辑、转场、字幕添加、视频渲染等。内容丰富、极具趣味性和实践应用特色,极大地激发了来自于软件学院与管理学院参与项目的学生兴趣。
刘啸天老师说:“实施此类实验室开放项目,对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课堂的45分钟太有限,无法把更多更深的知识介绍给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在项目结束后,学生可以进行音频拍摄的全套工作,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学到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一举两得,关键是与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契合。”
来自管理学院的一名学生说:“这次跨学院参加了刘啸天老师的《数字音视频设计与制作》项目,我了解并掌握了视频拍摄的完整流程,操作处理方式,掌握了数字音视频拍摄方法与技术,以后我可以随心所欲的录制自己的生活小视频了”。
开放项目:《网络专业技能的提升与实践》
指导教师:刘儒林(电子与物联网学院)
针对此次的实验室开项目,电子与物联网学院老师们积极申报并认真实施。他们始终坚持学院提出的理念:让学生能带着项目经验和作品面对就业企业,为他们走向社会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他们希望学生能积极动手,化被动为主动,努力创新,展示出重工学生的风采。
电子与物联网学院刘儒林老师说:“这次的《网络专业技能的提升与实践》开放项目属于课堂教学的延伸内容。通过基于Web技术的一体化教与学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传授学生Web前端技术、脚本编程、PHP网页设计、Mysql数据库等知识技能。通过这样具有针对性的项目训练,学生可拓展网络与网页设计与制作技能,一定能脱颖而出,对今后的就业是大有裨益的”。开放项目实施过程中,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们积极参与,学习热情从课堂延续到了课外,常常在实验室研究到晚上十点。
电子与物联网学院石皓江同学说:“一开始选择这个开放项目,只是随大流,看大家都去了,就带着凑热闹的心态报名了。在项目中,我跟着刘老师一步一步摸索、学习,熟悉了网站开发过程中网页设计、美工UI设计、H5开发、脚本编程、PHP后端设计、数据库开发等一系列流程与步骤,并最终设计出了一个小网站。”
开放项目:《工程测量》
指导教师:王姝(土木学院)
土木学院刘炳宏同学说:“好喜欢这样的课外实践项目,这个原以为普通平淡的实验室开放项目在王姝老师带领下,变得非常有趣、可行。这样一种在户外教学、勘测的方式,对比教室里理论的学习,非常具有吸引力。通过本项目的学习,我了解并掌握了工程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工程建设在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工程控制网的布设理论与方法,各种施工放样方法,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与分析,各种典型工程如线路、桥梁、隧道、水利枢纽工程以及工业与民用建筑等的测量工作。并且,在项目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多次课外勘测实践。在王姝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尽可能实地测量、勘测,并记录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开放项目:《C51智能小车》
指导教师:张良平 杨丹 王珍珍(工程训练中心)
为把开放项目实施好,工程训练中心的三位老师,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专项讨论,并结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要求,确定了此次智能小车开放项目的内容,并制定了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
老师们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分模块教学的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张良平老师说:“这次的项目,让学生体验了将零碎的模块组件组装成整车的成就感,提高学习积极性,轻松完成了智能小车正反转、转弯、避障等多项功能的编程与运行。”杨丹老师说,“项目开展过程中,学生一拿到小车,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还没讲授,大家就已经在自行摸索、探究。”
物联网学院曾亮同学说:“通过单片机来控制小车,实现其各项动作功能的转换,把原本枯燥死板的单片机编程,转换成了一种活跃、生动、多样化的学习体验,让我对单片机的学习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在三位老师的指导下,对C语言的掌握更加扎实,编程更加熟练。希望以后能多开展这类的项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的形式来验证理论知识,既有趣,又能学好知识。”